为您找到与逻辑学 充分 必要相关的共78个结果:
很多教师在听到“逻辑学”一词时,想到的往往是数学、理科。这种想法恰恰反映了我国多年以来忽视逻辑学教育的不足,本文将尝试阐述把历史教学与逻辑学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这一新的方法。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学习逻辑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把握思维规律、提高思维效率、培养正确思维习惯。历史教学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同样,历史教学也离不开系统的逻辑学知识。
在我国,逻辑教育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小学教育中,除20世纪80年代曾有几年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些逻辑知识的介绍外,到目前为止,中小学教学内容没有专门的逻辑学知识的传授,也很少有面对学生的逻辑训练活动。在国外,逻辑教育一直被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欧美一些国家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在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中,都十分重视逻辑素质教育,认为逻辑教育和逻辑训练,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思维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都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1.如何向学生介绍逻辑学知识。在教学中,如果把逻辑学作为知识系统向学生介绍,会加重学生的记忆和学习负担,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学生未必欢迎,而且这样做容易喧宾夺主,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将一些重要的逻辑学知识渗透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
2.注意概念的运用。逻辑学上,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与总结,包含着特定的历史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准确介绍学习的历史事件的概念。如果概念不明,必定会导致判断错误。在学习洋务运动时,常有学生将张謇及大生纱厂误认为是洋务运动内容。如果学生掌握了洋务运动的概念,知道大生纱厂是张謇私人创办的企业,便不会犯这种错误了。还有一些类似的比较重要的概念,都需要教师向学生明确讲授,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垄断、封建社会等。
3.注意对历史时间的记忆。历史时间是历史的基本线索,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线索,虽然当前考试中几乎没有直接提问历史时间的试题,但很多试题的解答还是依靠历史时间,因为时间是理清历史事件内在逻辑关系的基本线索,知道了历史时间,才能知道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知道了事件的先后顺序就能进一步判断事件之间的关系。假设有两个历史事件,时间接近,那么时间在前的事件往往是后一个事件的原因或背景,而时间在后的事件,往往是受前一个事件的影响而产生的。如甲午战争(1894~1895)和戊戌变法(1898),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派开始了维新变法。甲午战争在前,是因,戊戌变法在后,可看作是果。另外,如果两个历史事件基本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两者常常互相影响。如西方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同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种情况在中国史和世界史发生交叉时表现得较为明显,很多学生在思考时思路不够开阔,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的时间,并强化由时间关系凸显出来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相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路会更加广阔。
4.有意识地运用逻辑学的基本理论。三段论是逻辑学中著名的论证形式,这种论证形式在历史教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都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讲授戊戌变法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戊戌变法有何影响,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向学生说明因为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改革的范畴,所以戊戌变法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分析战争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等问题,而且通过经常性的练习,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养成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5.加强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不遵守逻辑的规律,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语言的逻辑性要求教学语言要条理清楚、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语句层次结构明晰、语句通顺连贯循序渐近。要加强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采用的语言应具有条理性、科学性。(2)教师的语言应个性化。(3)不同类型的语言各具特点,组织类语言简单扼要,问题类语言清晰明了启发引导,阐述类语言要准确全面,画龙点睛。
教师应主动学习逻辑学,掌握逻辑学基本规律,这样才能自如地运用逻辑学知识进行教学。
有意识地把历史教学与逻辑学知识相结合是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新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虽偶有茫然,但另辟蹊径,乐在其中。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什么是逻辑学?在学界对其定位还存在着争议,但是逻辑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给人们在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上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加强逻辑学教育,并且不断的进行优化,是当前需要被重视起来的工作。
思维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好的思维并不是靠机遇或是无根据的猜测获取的,它需要一定的缜密性作为支撑。这就需要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只有强化了逻辑能力,才能够使人们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才能使问题的前后连接更加清晰,为合理的思维提供方法论的支撑。因此,可以说强化逻辑学教育,是为良好思维的产生提供有效的工具支撑。
通过强化逻辑教育,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会再死记硬背,拘泥于海绵式的学习方法中。通过强化学生的逻辑能力,他们可以批判性的分析学习的知识,将其有效内化,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够让学生有效的结合思考与所学习东西,促使学生自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能用最佳的方式给予解决,这样就综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联系,行为是人特有的本能,实践能力不会诉诸于直觉或者本能,但是预先的理性却对其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实践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实践的成败,逻辑学能够将一定的思维工具为其在思想决策中时被及时提供出来。确立了实践的目标,发觉、评价、分析实践条件,制定、筛选、改正实践方案,预见和评估实践结果,都需要思维逻辑给予帮助与支撑,甚至实践当中未知情况的发觉、重新考量实践目标、或者说再次调整实践的方案,也离不开逻辑的支撑,因此,在强化逻辑教学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现代学科的基础即逻辑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上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人员应该重视起来这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一定要把它当做教学当中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因此要做好这几个方面:首先,将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上进行转变,将融入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树立起来;其次,将在学科作为教育中心的思想上予以转变,将整体性知识观念树立起来;再次,将把智力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上予以转变,协调发展智力教学与非智力教学的教学方式。逻辑教学的作用和性质能够决定着转变教育的思想,就是把逻辑课程当做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向素质教育中纳入,将其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给逻辑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带来较大阻碍,因此,应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应用到逻辑教学当中,在对逻辑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与学生在思路交流上予以强化,依据各个章节教学规定,将具有启发性问题提出来,主动引领学生们扩宽思路。对于学生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在活跃轻松的氛围当中,将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调动起来,在教学的活动当中能够使学生们主动的参与进来。在讲课时教师不需面面俱到,应将重点和难点凸显,再对课堂中附有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浅出深入,使学生们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性是逻辑学科的一大特征,并且在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相对较为枯燥,为了能够将学生们学习逻辑学的兴趣调动起来,需要我们对教学当中以理论出发再到理论的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上进行转变,将抽象的逻辑理论应用到现实事例当中来,这样不仅能够获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上来,达到逻辑教学优化的目的。
针对逻辑学教育当中的一些概念多、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应用感性、直观的方法对学生的记忆上进行强化,例如模态判断、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变阵等,通过图示首先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逻辑知识,同时对学生的记忆上也会带来巨大帮助。当然,也有很多逻辑教学方法,如法庭旁听、专题讲解等等。因此,为了能够优化逻辑学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探索,在培养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后再将其真正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上来。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思维的指引才能向着前方不断的探索,在这当中,就需要我们有缜密的逻辑能力作为后盾。只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强化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在认识、行动与创新等各方面有着突破性的思考。因此,我们在逻辑教学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够满足于现状,应在现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学习和完善,只有将逻辑学掌握好才能更好地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浏览量:17
下载量:0
时间:
距今2000到2500年前,东西方文化思想同时出现了一次大繁荣,并深刻的影响了各自随后的发展历程。今天,就逻辑学历史而言,古希腊被视为其发源地和圣地,而古中国是否曾有过逻辑学尚在争论中。本文将以古希腊逻辑思想的背景、起源、发展为主线,在总结其逻辑学成就的基础上,与中国古代的逻辑研究进行对比,力求找出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差异,并获得启发。
逻辑学作为一门关注语形和语义的思维科学,其直接的来源是论辩。语言表达思维,思维规律包含逻辑。故此对语言的丰富运用首先产生了逻辑研究的需要,这一点,古希腊与古中国是一致的。古希腊时期,出于民主城邦制的需要,雄辩之风在各个城邦盛行,对民主的关注,世界观的见解,天文地理的研究,都可能成为论辩的焦点,相应的,人们自然注重论辩中的一些规律,即一些思维方式正确与否的判定法则(今天我们称其为有效性)。公元前390年,苏格拉底在雅典开设了第一所修辞学校,并明确提出了人的语言和思维相关联的观点。这个伟大的观点虽不甚具体,却正确揭示了逻辑学的产生离不开对语言的应用这一真理。其后传弟子柏拉图丰富了他的思想,而到亚里士多德时,逻辑学正式诞生。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同样处于各个思想激烈交锋的时期,不同流派在百家争鸣中为取得一席之地,需要一番唇枪舌剑,而辩论的繁荣同样为中国逻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由孔子最先提出儒家的“正名”思想,诸子百家围绕名与实的关系展开了一系列论战,道家的“无名”,墨家的“取实予名”,名家的“反正名”等,诸多论题将研究思路一步步带到抽象化的程度,从而形成了中国早期的逻辑学——名辩学。
另外,逻辑学产生和发展中,往往以哲学为天然的载体。因为同样是思维科学,哲学命题的研究需要逻辑工具来提供必要的证明和方法。古希腊有众多的哲学流派,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等,从各自的角度对世界的本源和存在方式等进行解释。其中的命题的内涵,相互关联,甚至于描述方式本身,都需要准确无误,而自然的,这就要求关注语形和语义,也就自然促使逻辑学与这些哲学研究结合起来。而在古中国,儒家、道家、墨家等,提出各自的哲学观点时,无不需要大篇的论述,尤其是道家,其相对出世的思想,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对逻辑的需求更直接,如《道德经》中,大量运用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同时又有排中律和二律背反的内容。总之,东西方的逻辑学,和其哲学相伴发展的。
由此,我们应该看到,古中国和古希腊产生逻辑学的基础大体是一致的。但是,与我们的名辩学松散的存在不同,西方逻辑学的发展走上了一条系统化专业化的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面我们将总结这些成就并稍作分析。
严格的逻辑学,公认的产生于亚里士多德。不过此前的一些逻辑学萌芽也在此稍作介绍。亚氏之前,古希腊曾有过著名的“智者运动”,即一些有诡辩倾向的专职辩者进行论战,教授,或帮人打官司。不难看出,古希腊的智者同古中国的名家很相似,他们都在一些离经叛道的观点上提出了自己的学说主张。然而无论是智者的“芝诺悖论”还是名家的“邓析两可”,都不能算作是直接的逻辑学成果,但它们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认识这个世界,从而为更深刻的探索思维规律创造了前提(正如大多数悖论一样),而这,正是其逻辑学意义所在。之后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人的语言和思维相关的伟大观点,这实际上揭示了逻辑学研究关注语形语义的必然性,而其后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最终总结并发展了前人的思想,正式创立了逻辑学。
古希腊的逻辑学成就,集中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和斯多葛学派的命题逻辑学说。《工具论》中包含《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六篇内容。在这些著作中,亚里士多德阐述了他的逻辑学体系:首先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事物分成十类范畴,包括实体、数量、活动等;进而关于命题,根据主词和谓词进行划分,并给出了不同命题间的逻辑关系(不包括今天的差等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逻辑方阵;同时对谓词分类,提出包含定义,固有属性,属,偶性的四谓词理论;创立三段论,分析其中的三种格,并将其作为推理有效性的重要判别式;最后对具体的命题研究给出科学证明方法,即有效前提和三段论结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将语言内容抽象成形式(即形式化),并做逻辑学上基本的规定,二是建立以三段论为主要内容的有效性的判别体系,并作出应用性研究。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被称为逻辑学之父,很大程度上因为其得以令一个抽象性的研究系统的形成,而古中国的诸子百家中,这方面的成就,只有墨家的《墨经》——包含诸多定义和方法论的著作可以相比。
古希腊另一个重要的逻辑学成就是斯多葛学派在命题方面的贡献。斯多葛学派从“意谓”概念入手,将逻辑研究对象上升到抽象层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命题的性质和结构:首先依据是否能进行分解,将命题分为原子命题和分子命题,原子命题又包含“确定的”“不定的”“中间的”三类,分子命题分为条件命题,合取命题,析取命题,否定命题等。虽然与今天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依照命题间关系和联结词进行划分的思路和现代逻辑学是一致的;斯多葛学派又分别谈论了命题、命题形式、表象、论证做主词的情况,指出命题形式做主词时才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对于蕴含命题、析取命题和合取命题的研究,斯多葛学派与今天的描述几乎一致,这也是该学派最显著的成就之一;而在论证的分类与方法方面,斯多葛学派也有相应的涉足。
可以说,斯多葛学派在某些领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今天依然未被超越。而如此系统且完备的建立一种学科体系,是同时期中国的古人所没有做到的。实际上,斯多葛学派和亚里士多德的成就并不仅是个人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古希腊逻辑学体系的一种结晶。相较之下,百家争鸣中的儒家、道家、名家等,做的更多的是芝诺、苏格拉底等前逻辑时代的工作,只有墨家真正走上了逻辑研究的道路。而在这差异背后,是思想文化、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不同,针对这点下面我将就此进行说明。
古希腊的逻辑学和古中国的名辩学各自的特点,归结起来如下:古希腊的逻辑学在形式化方面做的更好,无论是亚氏的三段论和逻辑方阵,还是斯多葛学派建立在“意谓”上的命题逻辑,都体现了这点,相较而言,古中国只有《墨经》试图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但定义过于冗杂,仍然没有实现脱离语言内容的抽象化;还在系统化方面,古希腊的成就亦更为明显,《工具论》就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包含范畴、定义、三段论、应用准则的逻辑体系,从而能实现对一个命题的完整判定方法,斯多葛学派则是继承苏格拉底、麦加拉学派等的基础上,形成包含形式化、命题分类、有效性的完整理论,而同时期中国的百家争鸣,则是各自为营,围绕名实关系,儒家的“正名”、道家的“无名”、墨家的“取实予名”等,借助具体的论题进行论战,却较少涉及关于“名”和“实”本体体系的建立,导致看起来有些像自说自话,未成一统,虽然墨家亦曾做出过系统化工作,但仍然处于辩论层面,而不是深入知识体系本身。这些特点,是由包括区位、历史、地理、生产方式、语言、思维传统等多种因素造就,下面我们将依次做出分析。
从区位来看,古希腊处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交际处,直接受这两大地域文明的影响。自由便利的文明交流使得古希腊能够积累相当的文化成果,便于系统化的建立知识体系。而古中国的位置则颇为偏僻,大多数思想由本土产生,百家争鸣时各派的观点、思路、方法大都处于萌芽阶段,尚未来得及系统化便草草以独尊儒术来结束。所以,我们的名辩学看起来松散,并且形式化的程度较低。
同时,历史、地理和生产方式上的因素影响了古希腊和古中国对理论研究上的热情。希腊人是移民,具有更多的探索动力,同时地处海滨,眼界开阔,海洋文明本身为其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这一切,让古希腊人有更深入的求知欲,其研究成果往往亦足以形成较完备的体系。而古代中原文明则是本土产生,且居于内陆,这形成了一种较为保守的性格,由于农耕文明的缘故,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而缺少深入探索的热情。所以我们的名辩学,更多的是呈现不同的名实观点,而较少有名实体系的建立。只有墨家在这方面有开创性的工作,但不足以让整个名辩学的研究发生质变。相对于古希腊,我们的文化缺少了完备而思辨的理论,使得其价值难以被承认。
语言方面,古希腊人的语言习惯较为直接,容易按照主词、谓词等进行划分,从而进行逻辑学上的研究,而且所使用的字母文字,因字母本身的符号功能,更容易实现抽象化。反观古汉语,大量使用缩略、一语多义等表达方式,本身较难展开,同时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很难单纯脱离具体意义而纯粹作为符号。由此观之,语言上的差异使得古代中国在形式化方面较难实现。
思维传统也是古希腊的逻辑学与古中国名辩学差异的重要原因。古希腊有严格系统化的传统,比如希腊神话,即便故事各不相同,但总是建立在同一个确定的世界观之上,即由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主神为首的世界中。而古中国的思维相对发散性更强,神话中的神灵大多出处不一,各说典故。研究方法上,古希腊人更喜欢借助数学和论辩来获得精确的结果,古中国则讲求“悟”,而显然前者更自然的符合逻辑学发展的要求。
总之,比较不同的逻辑学文明,可以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不同的思维,从而了解这门科学本身,而更好的发展逻辑学,恰恰应该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也是这篇论文的意义所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逻辑学与教学关系的研究是欧美国家哲学研究的新兴热门问题之一。逻辑学是合理思维的工具,它能使人在思维过程中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使人更准确,更严密地表达思想,反驳谬误。随着教育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分”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方法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这无疑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重要阶段,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有系统的逻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从实际高考试题的逻辑学分析着手,从习题教学的视角分析逻辑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习题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概念,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看似理解了所学的物理内容,习题中也能够准确地给出答案。但是,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未必真的到了实质。而从逻辑学视角分析问题的时候,会有新的体会思考。如下例所示:
例1 (2014年高考北京卷13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第一步: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
动能增大 动能减小
(充要条件假言推理)A项错误;B项正确。
第二步:
物体的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物体内能增大,要么分子动能总和增大(温度升高),要么分子间势能增大温度降低。
————————————————————
结论:若分子间势能的增量大于分子动能总和的减少量,分子内能增加;
若分子间势能的增量小于分子动能总和的减少量,分子内能减少;
若分子间势能的增量等于分子动能总和的减少量,分子内能不变。
(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两个选言肢均未被排除,结论为选言判断) C、D选项错误。
分析 乍一看本题,A、B选项像是假言判断,实则为假言推理。假言判断与假言推理看似无大的差异,但是,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却大相径庭。假言判断中,前件与后件是因果关系,前件的真导致后件真。假言推理则是推理导出的含义。温度变化与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构不成因果关系,温度升高只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高考题本题选项并未采用“当且仅当……则……”或“若……则”的形式来表述,极其严密。因此,从逻辑学角度重新审视物理知识的时候,会使认识更为透彻、深刻、严谨。
物理习题教学担任着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通过对一些推理性较强的习题的练习,来充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此时,习题要有深度,要求推理过程复杂,脉络多样,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使其思维更加缜密、灵活。如下例所示:
例2 (2014高考天津卷4题) 如图1所示,平行金属板A、B水平正对放置,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一带电微粒水平射入板间,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那么( )
图1 带电粒子运行轨迹图(图略)
A.若微粒带正电荷,则A板一定带正电荷
B.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电势能一定增加
C.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动能一定增加
D.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机械能一定增加
第一步:
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动能增加,因为类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匀速,在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微粒在极板间做类平抛运动。
—————————————————
结论: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动能一定增加(带证式直言三段论推理,肯定前件式)。
C正确。
第二步: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微粒的重力势能、电势能、动能三者之和不变。动能是增加的,要么重力势能减少,要么电势能减少。
重力势能减少。
———————————————————
结论:如果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小于动能的增加量,电势能减少。
如果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电势能增加。
(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两个选言肢均未被排除,结论为选言判断) D选项错误。
第三步:
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负功。(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电势能无法判断,因此,电场力做功无从判断。A、B选项错误。
以上实例的推理过程较为复杂,脉络并不十分简单。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找到合理的着手点,结合扎实的物理知识,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推理。类似的习题编制有很多,但教师们在出题时未必考虑了相应的逻辑学知识,如果能够以逻辑学为理论基础来指导实践,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通过习题教学和练习,教师可以随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借以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程。在习题训练过程中,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难以把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物理知识与逻辑思维相联系。对于物理习题教学中的易错题,教师需从逻辑学角度系统科学地分析学生的逻辑思维障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例3 (2014高考海南卷9题) 如图2(a),直线MN表示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a、b是线上的两点。将一带负电荷的粒子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粒子从a运动到b过程中的v-t图线如图2(b)所示。设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φb,场强大小分别为Ea、Eb,粒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分别为Wa、Wb,不计重力,则有( )
(a)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 (b)粒子运动v-t图
图2(图略)
A.φa>φb
B.Ea>Eb
C.Ea
D.Wa>Wb
第一步: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知,物体合外力与加速度成正比,若加速度减小,则合外力减小。
从a到b的过程中,加速度减小。
————————————————————
结论:从a到b的过程中,粒子所受合外力减小(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第二步:
由电场强度定义E=F/q知,若电场力减小,则场强减小。
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减小,因为粒子只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带证式前件)
————————————————————
结论: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强度减小(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第三步: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粒子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不变。
粒子动能增大则电势能减小。
粒子动能增大,因为粒子速度在增大(带证式前件)。
————————————————————
结论:粒子电势能减小(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式)。
第四步:
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受力方向由a指向b。
正电荷受力方向沿着电场线方向。
分析 本题之前三步逻辑推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第四步中,一些学生由于错误地使用了同一律的思维规律,潜意识地把粒子当做正电荷,因此得出了错误结论。找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障碍以后,教师就要注意强调,在静电场部分知识的学习的时候,要时刻注意粒子电性的正负,不能随便就把粒子当做带正电荷处理。
本文从三个角度阐述了逻辑学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望能够引起广大同行的注意。没有逻辑学作为基础固然也可以做一名物理教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亦可得到提高。但是,如果有逻辑学作为指导实践的基础,相信一定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
浏览量:14
下载量:0
时间:
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相关论文。内容进行参考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纽带作用全文如下: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企业在领导体制、经营机制、分配制度等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这从客观上迫切要求企业党组织必须迅速建立起与企业现代制度相适应的新的工作机制。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最为强劲、持久的核心动力。
1、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提供现代企业精神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才能让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企业精神集中体现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
2、企业文化建设对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中最具有长远和决定性影响的内在因素。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企业只有取得“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这种“核心技术”离不开深厚的文化传承,或者说就是企业所独有的软实力。企业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3、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持续动力
为了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应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致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管理的创新和追求,是实实在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内因。企业形象和产品价值都必须依赖企业文化去支撑,去推动。没有健康的企业文化就没有完美的企业形象和丰富的产品价值。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给予了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给予了企业的正面形象,给予了产品竞争力。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活动中,通过员工的习惯性行为与管理者的管理规范所体现出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或价值观体系。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引导正确价值取向、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约束自身思想行为、与社会大众文化相辅相成、营造和谐氛围,保障各项活动顺利实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长期性、指导性、独特性与变化性。
长期性是指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活动中所逐渐形成的;指导性是指企业文化能够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和员工的生产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员工规范自身行为;独特性是指每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代表着这家企业独特的精神内涵,不可替代和模仿;变化性则指企业文化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发展而变化,为了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企业文化会不断调整自己内容和结构,满足企业发展的新需求。
2、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创新原则。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在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中处于关键性的地位。着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及时更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办法,通过文化创新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第二,素质培养原则。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进程,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就应当通过多种培训与竞争方式切实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在全企业范围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领导者关键性作用与员工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既离不开领导者的科学决策,也离不开员工的忠实执行,这就要求领导者应发挥好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带动员工共同推动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
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要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强做大,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实质。
1、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提炼并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才具有凝聚力。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指导企业运营和员工行为的根本原则,是企业的文化核心,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国际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如肯德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顾客满意、沟通合作、奖惩分明、提供机会”。企业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提供了持续动力。
2、及时转变观念,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良好的企业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及时转变观念,着力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以切实加大文化决策的效率。毫不夸张地说,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通过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有利于企业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行业发展中以一种敏锐的角度对本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当前市场发展现状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将本企业的专长特色与核心竞争力发展需求相结合,以寻求企业文化发展的最佳方向与内容。
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只有不但地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才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指导,才能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
3、塑造企业风格,树立品牌形象。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风格是其固有的精神特征,标识了与其他企业的根本性差异。企业风格与企业文化一脉相承,而企业文化又能帮助企业迅速树立起本企业的品牌文化形象。企业品牌是在企业文化高度凝练发展下的产物,是企业软实力的主要体现。企业只有企业在文化建设活动中着力打造自身独有的风格文化,树立品牌形象,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散播品牌价值,从而不断开拓消费市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能够为企业产品增添附加值,从而直接在物质层面切实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在市场中不断做大做强,做出自己应有的突出贡献。
4、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信守的重要原则,这也是企业文化的实质。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强做大。我公司是军转工企业,多年来形成了团结进取、敢打必胜、艰苦奋斗、积极奉献的企业精神,把这种战友情、同志情进行升华,而且在当前煤炭市场形势下滑的情况下,我公司千方百计从职工切身利益出发,所有工程必须在自有职工有任务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分包,体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关爱,关注民生,坚持为职工发放福利,改善职工福祉,让职工充分享受发展红利。重大节假日慰问困难职工,领导班子与困难职工帮扶结对子等内容一并体现。
5、形成负责任的领导集体。通过文化建设形成强有力的、负责任的领导集体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要有领导体制,要有人主管,要着力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企业文化规范,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主要的在于制度层面的建设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求企业摒除落后理念,及时接受和发展新文化观念,提升整个企业的精神文化水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管理者应当从及时转变观念,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打造企业风格,树立品牌形象、完善员工队伍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企业文化水平,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能够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心理干预的手段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心理危机干预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心理干预引入高职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心理干预引入高职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研究全文如下:
对于新入校工作的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要帮助其更好地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将心理干预引入到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中来。
五年制高职校学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爱的群体。从心理学观点分析,这些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行为情绪化、心理素质较差,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行为怪异等一系列问题。加之,卫生类高职校学生以女生为主,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又是呵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医药卫生这一特殊工作,这种性别、年龄层次及就业岗位的鲜明特点使得卫校学生更需要得到心理需求的充分满足。
面对五年制卫生类高职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学专业性质的特点,各卫生类高职校已经在不断加大对在校学生引入心理干预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但往往忽略了需要与有着这些“特点”的学生朝夕相处的青年教师的心理感受。为此,在对刚进入高职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入必要的心理干预。既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地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又能在学生出现心理波动时,让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协助引导能力。
1. 青年教师期望值与学生现实情况的落差需要心理干预的疏导
卫生类高职校引入的青年教师多半都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他们在大学就读期间并未接触过师范类学生心理学、教育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及实践“应战”。他们从一所学校校门出来,随即迈入另一所校门,并且还是要面对在生理、心理上均有一定特殊性的教学群体。
当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学习成绩与自己初为人师的那份“喜悦”与“期盼”形成落差;当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也与自身的“约束”与“要求”形成落差时,加之青年教师自身又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初期适应阶段,这就更加容易让其产生一种自己的职业成就感一时无法提现的“挫败感”。此时,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会去除青年教师消极的心理情绪,引导青年教师用积极的心态在工作中摸索并积累经验。要让青年教师知道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特点,高职校的学生更需要一位有爱心、耐心,有方式、方法的青年教师去引领他们成长,而学生的成长所给予教师的那种喜悦与成就感也是最美好的感受。让青年教师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度过职业适应期,拥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开始,需要心理干预的引入,这也将对青年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2.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形成过程需要心理干预的辅助
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初期培养阶段,通常情况下,一是采用“老带新”的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进行“帮带”培养;二是通过不断推门听课的方式,帮助、推动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基本功,希望其能早日更好驾驭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很多青年教师在面临诸多新环境下的“不适应”的同时,还要面临这种“公开场合”下的“亮相”,承受着较大的心理、思想负担。
多数青年教师从最初的对于学习“如何教”感觉无从下手,到后来的更多是出于对自己“被听课”的担心和恐惧,尤其是被听过一次课后,被听课督导组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时,青年教师会更加“惧怕”这种推门式的随机听课。此时,对青年教师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可引导青年教师如何正视“被听课”,如何正确看待、理解听课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同时,通过沟通交流,还能及时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了解青年教师的困惑与困难所在。
将通过心理干预了解到的青年教师自身思想及专业成长问题,随时列入到对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实施方案中,也是对青年教师培养的一种“因材施教”。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形成过程中引入心理干预,更能让学校“推门听课”等督教方式在青年教师的初期培养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青年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心理干预的引导
高职校青年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会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并且在工作一年后,青年教师还要承担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各高职校都在重视呼唤教师多关注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却很少关注青年教师自身的心理变化,孰不知在青年教师与十六七岁有着心理、生理特殊性的学生接触、沟通的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亦包括一些消极情绪也会对青年教师造成负面影响。同时,青年教师缺乏学生管理经验,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出现的“意外”状况,会使自身对课堂管理及班主任工作产生巨大的思想负担。此时,对青年教师引入心理干预,可以防止青年教师对班主任工作在思想压力下形成“排斥感”,能帮助青年教师恢复工作信心。为此,青年教师学生“管理者”的角色承担过程中需要心理干预的介入引导。
4.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始终贯穿心理干预
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已经走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但是多半都是针对于中小学教师。对于高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研究相对不多,主要是认为目前高职校所录用的青年教师,以硕士学位为主体,其专业素养足够用于培养高职校学生。而实际上高职校虽然录用的基本都是硕士毕业生,但对于新课改下对高职校教师提出的要具有“专业理论+实践技能”的新要求,以及信息化背景下对高职校教师提出的需要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新目标,使得步入高职校工作的青年教师从职业发展初期就已经要面临专业成长的各种挑战。
“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都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要求和方向。其中成为“技能型”“双师型”教师的目标,对青年教师而言更是一个相对高的“挑战”,因为他们历经“校门”到“校门”的对接,绝大多数都没有丰富的企业一线、医院临床的生产、实践经验,这些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面临的诸多“挑战”无形中就会成为一种压力,甚至很容易成为青年教师的一种思想负担。
那么,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把“压力”变“动力”,如何能够让青年教师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保持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如何让青年教师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消除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负面情绪等,则需要在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培养时,引入及时有效的心理疏通和引导。为此,心理干预需要贯穿于青年教师的整个专业成长阶段,从而才能更加有助于青年教师又好又快地专业成长。
五年制卫生类高职校的学生有自身的个性特点,青年教师对自己角色的正确认识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此过程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作为排解青年教师思想、心灵困惑和指引其专业成长的有效辅助手段。而对于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体验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后出现的心理波动,则更需要心理干预的及时疏导,以帮助青年教师形成稳定的教育教学工作心理状态。为此,在五年制卫生类高职校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引入积极的心理干预将会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切实有效的促进作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相关论文: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必要性。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必要性全文如下: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保障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摆在中小学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通过不同课型中新旧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来具体分析信息技术学科两种教学方式的区别,进而得出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必要性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论文正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教师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完善的教学过程设计来达到这一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正冲击着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灌输的对象,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而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主体也是中心,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种模式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
下面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以及新旧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来具体分析信息技术学科两种教学方式的区别,进而得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必要性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对于操作知识的教学,笔者给出新旧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
(1)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前总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在上课的时候,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比如:讲“Photoshop图层”这节课时,总是先告诉学生什么是图层,图层的相关定义、操作,然后演示如何新建图层、复制图层、链接图层,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去做。通过实际教学发现,这种教法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没讲完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还没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教师就讲完了,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教师在说什么,你讲你的,他玩他的,这种方法不仅学习效果不好,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案教学方式。通过学案的使用,同样一节课上下来,不仅学生很有兴趣学习,教学效果也很理想。学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各个知识点以任务的形式给出,以探索问题来引出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案中还有具体的情境导入,有每一个任务的操作知识点和提示信息,重要的是有学生的自主探索模块,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完成不同的部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并在不知不觉的操作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习效率显着提升。
例如:讲“Photoshop图层”这节课时,采用了如下的学案。
【自学达标】&操作任务&达成目标&自我评价&房间里物品杂乱无章,请你帮助史努比布置房间&1.把三幅壁画挂到墙上,把鲜花摆放到桌子上&链接图层
移动图层顺序&独立完成:
☆☆☆☆☆
合作完成:
☆☆☆☆☆&2.房间里有一袋垃圾,请你找出来,并清理出去&显示/隐藏图层
删除图层&3.在床的两侧摆放两个床头柜,并在床头柜上摆放一个台灯&复制图层&
小 试 身手&打开“动物乐园”文件夹下的文件“动物乐园.psd”,根据要求完成动物乐园的整理,完成后保存文件。
1.沿着湖北边种上三棵小树(复制图层)
2.在大树丛中有一株盛开的太阳花,请找出来(隐藏图层)
3.让Kitty猫坐在树墩上晒太阳(链接图层、移动图层顺序)&独立完成:
☆☆☆☆☆
合作完成:
☆☆☆☆☆&]
【拓展提高】使用“动物乐园”文件夹下的素材,运用学习的图层知识,制作一幅宣传海报。你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让更多的小动物到你的动物乐园来玩吧。
完成后保存为“动物乐园.jpg”文件到桌面。
小提示:
(1)旋转图层:“编辑”菜单→变换→……
(2)调整图像大小:“编辑”菜单→自由变换
通过调整,图像可以改变方向,改变大小,尝试一下吧。&独立完成:
☆☆☆☆☆
合作完成:
☆☆☆☆☆&
这节课并没有直接指出什么是图层,怎么建立新图层,而是设定了一个小的情境,让学生们融入到史努比的故事中,帮着史努比整理杂乱无章的房间,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个物品都有一个单独的名字,进而得到图层的概念和更立体形象的认识。而且很多操作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参照学案中的提示,自己动手完成的,让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有了一种小小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今天通行于国外市场的商业插画包括出版物配图、卡通吉祥物、影视海报、游戏人物设定及游戏内置的美术场景设计、广告、漫画、绘本、贺卡、挂历、装饰画、包装等多种形式。延伸到现在的网络及手机平台上的虚拟物品及相关视觉应用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数字插画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相对于技术应用成果而言,其美学价值尚未得到艺术理论界的重视与研究,本文试从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创意产业发展、绘画创作实践、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探讨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并探讨了数字插画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框架与内容。
关键词:数字插画;理论研究;意义
数字插画(也称CG插画)是近十年出现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广泛运用于影视动画概念设计、游戏美术、插画设计等领域。大众在消费杂志和欣赏商业影视作品的同时,间接或直接欣赏插图就成为一种必然行为。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数字绘画作品营造的唯美、绚丽、奇幻的艺术氛围通过游戏、电影、动漫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观念。然而,作为新兴画种,数字插画自诞生之日起即被定位为商业美术,其艺术价值也未得到学者的足够关注,这在当今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1.1 国内的研究情况
在国内,对于数字插画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软硬件技术、商业应用、教学研究,或者关联领域研究,如王选遥《论电影画面的灵魂――概念艺术》、赵小林《数码绘画与设计艺术专业基础教学》等;从美学角度探索数字绘画艺术理论的论文,在“中国知网”以变换关键词组合的方式进行搜索,可见数篇,包括赵忠波《浅析超现实主义绘画对现代数字绘画的影响》、许超《后现代视野下CG插画设计的美学特征探微》。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国内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现状,总体而言研究的成果有待进一步丰富和系统化。
1.2 欧美等国的研究情况
在美国,以出版物为服务对象现代插画的发展已经超过百年,形成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土壤。繁荣的出版业造就了一大批技法成熟、风格多元的插画大师。近20年来,作为数字技术革命的策源地,美国的数字娱乐产业异常繁荣,很多从事传统插画创作的画家成功转型为概念设计师,使用数码绘图工具,为电影、游戏和动漫业服务,数字插画由此应运而生。不过数字插画师的成就也一直不为主流艺术承认,其原因同样源自艺术界对商业美术的某种长期的“歧视”。在西方的数字艺术行业内,有关数字绘画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视觉特效软硬件开发使用、表现技法、商业应用等实用性、技术性领域,鲜见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的研究成果。这一点,从历年的“ACM SIGGRAPH”会议所发表论文的主题与会议日程安排可见一斑。
2.1 为国内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拓展新的视角
目前,有关新媒体艺术美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多集中在新媒体自身特性带来的审美异化,如虚拟性、交互性、技术性等,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媒体与创作者的关系、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新媒体对创作观念的变革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刘自力《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刘佳《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带来的美学思考》等等。这些研究,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新媒体艺术审美在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哲学层面的意义。这样的视角,固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但是限于一些研究者的专业背景,仍缺少对新媒体艺术中某些具体领域的研究。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媒体艺术这个大的范畴中,实验艺术、装置艺术这类的当代“纯”艺术活动与游戏动漫设计、电影美术等商业艺术仍然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所以,针对数字插画美学理论展开研究,对于充实国内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的美学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数字插画创作需要艺术理论指导
由于数字插画是商业美术,一直以来被视为流行文化,其价值得不到主流艺术界的认同。以网络相册为平台,优秀的插画作品甚至可以赢得千万次的点击率,却很难进入到画廊、艺术馆中与传统画种获得并列展出的机会。数字绘画在主流美术界的“空缺”,使其缺乏专业而系统的评价体系、科学而规范的教育方法以及艺术投资人。这些都制约着中国数字绘画艺术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展开数字插画的艺术理论研究,挖掘其文化价值、厘清风格流派、完善评论体系,将数字插画研究学术化、正规化,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数字插画在主流美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都能更好地激励数字插画从业者的创作热情,对于提高数字绘画的整体创作水平、挖掘艺术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3.1 利于构建更加科学的数字插画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国内大专院校的数字插画教育大多处于初创阶段,师资力量和教材建设均比较薄弱。当前人才的培养主要由企业和社会机构承担,但在培养方式上往往注重技巧训练、追求画面的外在效果,较为忽视绘画创作的文化艺术性,不利于数字插画人才的良性发展。事实上,在欧美等国,数字插画师(概念设计师)基本出自艺术设计类院校的相关专业,需要系统学习解剖、架上绘画、艺术史、数字图形图像学等课程,企业培训只是培养实践经验的手段,学院教育才是主流。构建科学的数字插画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相关的艺术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托,完善教材建设、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3.2 利于促进动漫游戏产业的原创力提升
自从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的创意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的原创能力不断得以加强。很多项目开始借鉴国外同行业经验,更加注重前期的概念设计的投入力度,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游戏作品。例如,腾讯游戏开发的网络游戏《斗战神》。该作的前期概念设定由国内一线的游戏美术师合力完成,人物造型夸张玄奇却不失中国神话人物的特征,场景华丽宏大,且充满东方色彩,充分展现出数字插画的视觉创造力和奇幻文化的魅力。
然而,对于中国创意产业整体而言,高质量的作品和优秀的概念设计师仍然数量稀少,数字插画师的绘画水平良莠不齐。拙劣的模仿和照抄,贫弱的造型与滥俗画风依旧充斥着中国的动漫游戏市场。建立数字插画艺术理论体系,特别是文化研究和批评研究,有助于指导插画师的创作,推动当前数字绘画创作者对艺术品质的自发追求,转变成自觉的要求。
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数字插画艺术性,因而笔者认为可参照传统绘画研究的方式构建数字插画的理论研究框架,内容包括: (1)数字插画史论、人物及作品研究。 (2)数字插画文化研究。 (3)传统绘画与数字插画比较研究。 (4)数字插画批评研究。 (5)数字插画创作研究。
设计艺术史论家王受之先生在其所著《美国插画史》中评价了美国主流艺术界对插画艺术的态度,他指出“插图之所以不被主流艺术承认,无非是它的明确的商业性质,然而仅仅用商业属性作为口实,忽略插图的艺术性,实在是过分”。中国数字插画今天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并不比传统插画有所改善,所以,对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的研究,无论对于中国的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创意产业发展还是对于数字插画创作而言,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本文的目的也在于此。
浏览量:15
下载量:0
时间:
沿江、河、湖、海的岸边修建的挡水建筑物称为堤;构建在河谷或者河流中拦截水流的水工建筑物称为坝。“防水的堤坝”合称为“堤防”。堤防指在江、海、湖、海沿岸或水库区、分蓄洪区周边修建的土堤或防洪墙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生态堤防设计的必要性及其原则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生态设计理念主要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堤防工程的功能。在生态设计理念中充分的融合了工程学、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针对堤防工程现有的生态状况,建设具有自然属性的人工堤防。一般情况下,都会采用扩大水域面积以及设计水边景观等方式,对于施工中的材料也应该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以自然取材为主。尽量不改变河道原来的面貌,所添加的人为因素不宜过多,尽量保持河道原有的生态性,建设具有生态特色的堤防工程,为城市建设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在以往的河道堤防工程中,人们只是注重防洪度汛以及航道畅通方面的功能,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是堤防工程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在对河道堤防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其与周边的生态型,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建设,大大的破坏了堤防周边的生态系统。此外,在建设河道堤防的过程中,施工中所使用的大量的混凝土、块石等非绿色材料,对堤防进行大量的人为改造,对于河岸两侧的土壤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这种过度的人为干预,占用了大量的滩涂和植被,周边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河道堤防工程的生态功能无法发挥。在原有堤防工程建设中,为了增强防洪能力,而对原有的河床、浅滩、河岸进行了人为推平,建立起整齐划一的立面或者斜面,这种行为对周边的植被造成严重破坏,生物栖息地不复存在,生物链中断,不仅生态功能无法发挥,城市景观建设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人们生存环境的质量有所下降。
原有的堤防设计,为了降低成本,就会采用截弯取直的做法,虽然减少了成本投入,但是对于河流的生态破坏性极大。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堤防工程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理念符合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在生态设计理念下,最大程度的尊重河流堤防原有的生态面貌,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原有河道的优势,在巧妙的改造后,不仅破坏性小,并且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在生态设计理念下,从堤防工程的设计、施工整个过程中,都以自然和谐为准则,充分发挥河道景观的多样性功能。在生态设计理念中,为了保持周边环境的自然性,尽量使用绿色材料,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整体设计思路中,也会充分考虑到河道堤防工程在城市中的作用,不仅提高了防洪度汛和航道畅通的功能,而且更为注重景观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所以生态设计理念在堤防工程中的应用起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的目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
一是安全性原则。一般来说,河道地方的建设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度汛,因而,生态堤防的防洪安全是是其设计时最先考虑的原则,只有安全的堤防,才能够考虑到生态的堤防。所以,生态堤防也应该而且必须是安全的地方。
二是整体性原则。在堤防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兼顾堤防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即河道地方的设计应当从整体上着眼,充分考虑到堤防建设在短时间内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等短期利益以及环境效益等长远利益,使得生态堤防在设计之初就牢牢把握好堤防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生态堤防的综合效益。
三是自然景观优先原则。基于生态学的河流生态堤防的设计,应当本着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心态,对自然环境的人为介入应当尽量约束在河流的环境容量之内,设计之初就应当严格考察,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在物流、能流基本同道前提下,进行堤防的设计。具体说来,生态堤防的设计应当结合好水域自然环境的特征,因地制宜,效法自然,在堤防设计过程中河流本身所拥有的自然景观应当尽可能予以保留,特别是对于河道的自然边界、天然蜿蜒曲折的河段,而对于不得不进行人为更改或者融入人工因素的自然景观应当加以补偿。
四是生态环保原则。生态堤防的设计还应当尊重自然生灵,坚持“生态治水”、“生态管水”思路,尽量在不影响河流生物生存需要的前提下,保留水生动植物生息、繁衍的场所,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河流相得益彰,形成人水共荣、人水互融的景观。
五是多样性、异质性原则。传统堤防在设计之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堤防的安全问题和成本效益问题。而生态堤防的设计在考虑了上述两个问题之后,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态岸堤堤防的边缘效应。传统的堤防在设计时未能考虑到河流到滩涂到陆地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到陆生生态系统过渡的连续性,而人为设计了一道横亘于此的堤防,破坏了这种水陆生态系统所形成的独特联系性,造成了沿河湿地大量流失,水生动植物栖息场所被河水浸泡,河流原本存在的水土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被认为阻隔,水生动植物繁衍栖息场所消失。因此,生态堤防在设计之初就应当考虑到上述情况,在设计之时应当适当补充自然景观原有的成分,协调好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结构特性,保持好河流的湿地和滩涂,营造一个适宜水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六是亲水性原则。生态堤防的设计不仅考虑的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还要考虑到社会效益。随着人类活动场所的扩大,娱乐休闲场所的建设越来越显现人性化。河道堤防作为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一部分,应当利用好建成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地方。水是灵动的景观,特别是河流,常常受到人们的喜爱。生态堤防在设计之时应当根据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和活动需要,在堤防上设置更多的与水有关的景观,让人们从各个方位感受水、体验水。
河道堤防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城市的防洪排涝,并且对于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部分堤防工程在城市内部,所以在设计思路上,不仅要考虑到功能性,还要注重美观性,在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提升生态效益。在堤防工程的周边环境存在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物链,直接关系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所以在追求绿色环保的时代,在堤防工程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理念非常关键,其不仅能够充分的发挥堤防工程原有的功能,并且还能够激发生态效应,建设成堤防生态圈,对于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生态堤防设计的必要性及其原则分析】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污点证人是较为特殊的一种证人,他是犯罪活动的参与者,有犯罪污点,他可以为国家公诉机关作证,以换取免受刑事追诉或减轻、从轻指控的待遇。在中国叫做戴罪立功,检举揭发,争取宽大处理,减刑或者缓刑。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构建污点证人刑事豁免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发源于英国,在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基础上产生,该制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
污点证人豁免,根据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的规定,是指证人提供案件的关键性证据,以换取司法机关不对其刑事追诉的权利。进一步解释为通过刑事豁免,司法机关可以不受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限制,强迫该证人出庭作证。
( 一) 改变取证困难、打击犯罪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手段翻迭更新,犯罪方式日益隐蔽,犯罪嫌疑人反侦查的能力也越来越高。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赋予证人豁免权,证言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大大提高,并且侦查机关也能够以该证言为线索继续深入调查,增加了司法机关的取证渠道,大大提高了对首要分子定罪量刑的可能性。
( 二) 提高诉讼效率的需要
如果没有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司法机关将会源源不断地投入本就有限的人力、财力来获取从其他合法途径取证相当困难的关键证据,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适用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后,司法机关便能迅速获得污点证人提供的相关证据,从而尽快侦破案件,成功将罪行严重的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迅速结案,减少司法资源的持续浪费,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 一) 理论基础
1、反对强迫自证其罪
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法理前提即是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我国2012 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该原则是指任何人都可以拒绝回答可能使自己自证其罪的问题,即所有人都没有义务帮助司法机关证实自己的罪行,司法机关也不能采取强迫的手段获取有罪供述。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包含两个主要内容: 一是犯罪嫌疑人的特权,即在无罪推定的基础上,被告人有权利拒绝回答可能使自身自证其罪的问题; 二是证人的特权,出庭作证的证人对司法机关提出的可能引起刑事追诉的问题可以不予回应。起初该原则适用的对象仅为被告人,但随着刑事案件的不断增多以及取证工作的难度增大,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便被扩大了适用范围。
2、利益权衡
利益权衡原则要求: 两种甚至多种利益发生冲突时,尽可能将摩擦和牺牲降低到最小限度,以满足更大更多的利益。在污点证人豁免制度保障下,污点证人得到了豁免承诺,可以放心的提供证言,基本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而司法机关虽然放弃了对污点证人的刑事追诉,却获得了追诉更严重犯罪行为的关键证据,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国家的刑罚权。因此,污点证人豁免制度不仅为快速打击犯罪另辟蹊径,同时还体现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精神实质,它在公正与效率、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寻求到了一个最佳的契合点,无疑是利益权衡原则的最好体现。
3、公正与效率
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调和公正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司法机关赋予污点证人豁免,可以促使污点证人积极与国家机关合作,减轻控方取证负担,使得追诉机关集中主要力量打击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有效避免了因证据不足而致使这些被告人逃脱法律制裁的可能性,实现了司法公正; 另一方面,获取证据更为迅速和便捷,提升了诉讼效率。
( 二) 法律基础
新《刑事诉讼法》中“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规定,是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重要法律基础。我国1998 年10 月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中规定了公民有权“不被强迫做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被迫承认犯罪”,这一反对自我归罪的原则不利于犯罪证据的取得,但是为污点证人与控诉机关讨论通过积极作证提供证词从而免除其自身刑罚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 三) 司法实践基础
与立法上的滞后相比,我国司法机关在实践中积极地进行着尝试。1999 年重庆虹桥垮塌案率先拉开我国污点证人豁免制度之帷幕,引起了理论界的巨大讨论和分析。类似案件还有很多,反映出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已经具备司法实践基础。我国的司法实务界也比较赞同构建污点证人豁免制度,比如对某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官进行的调查表明,对于是否应当豁免污点证人刑事责任的问题,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不应当豁免,四分之三的人认为可以豁免污点证人的刑事责任。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对于仲裁第三人,理论界还没有权威的定义。有赞同设立仲裁第三人的学者将仲裁第三人定义为在仲裁程序开始后.因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主动介入或被动加入到仲裁程序中的非原仲裁协议当事人。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保护仲裁第三人权利的必要性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第三人的定义并未给出明确的阐述,接下来,我们将会通过类比仲裁当事人和民事诉讼第三人的定义方式和内容来界定仲裁第三人的含义。
与仲裁第三人不同,法学界对仲裁当事人含义的界定已经基本达成了统一,通过分析可知,我国学者对仲裁当事人含义进行界定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前提条件、主体地位、仲裁结果对其的影响,以及主体资格。
仲裁第三人,是指针对特定的民商事仲裁案件,和仲裁当事人之间就该案件未提前签订仲裁协议但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在仲裁程序开始后、尚未做出裁决前,为保障其利益或仲裁程序顺利进行,由当事人主动申请要求其加入仲裁程序并经仲裁庭和其本人同意,或仲裁庭主动追加其加入仲裁程序并经双方当事人和本人同意,又或其主动申请加入仲裁程序,并获得双方当事人和仲裁庭的一致同意而参加到仲裁程序中的地位平等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仲裁第三人权利即第三人在仲裁中享有的权利,其从字面看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 一是仲裁第三人; 二是权利。上文已经对仲裁第三人的含义做出了详细的论述,接下来将对权利展开分析研究,再将两者结合即可得出仲裁第三人权利的内涵。
从形式上看,拥有法律权利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有自由决定是否从事某项活动的权利; 有权要求其他法律关系主体是否从事某项活动; 在需要时可以请求国家进行协助或救济,从而实现其目的。因此,明确仲裁第三人权利的含义应当确定包括仲裁第三人自己的行动自由和利益、对仲裁庭或仲裁当事人等其他个体的权利要求以及权利遭受侵害时享有的寻求国家支持、帮助或救济的权利等等。本文认为,仲裁第三人权利是指仲裁第三人在已经开始的仲裁程序中依照法律保护所享有的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要求仲裁程序中的其他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以及遭受侵害时享有的被救济权利。
在明确了仲裁第三人以及仲裁第三人权利的含义后,接下来要论述的是为何在仲裁中,有必要对仲裁第三人的权利进行保护。从权利角度出发,虽然仲裁第三人不同于仲裁当事人,不是启动仲裁程序的必要前提条件仲裁协议的签订者,不能开启一个新的仲裁,但是不能因为地位的不同和法律规定的缺失就忽视对第三人权利的保护。
( 一) 保护仲裁第三人权利的法律需要
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并允许第三人加入仲裁程序,是为了高效、公正地查明案件纠纷事实,确保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由于立法上对于仲裁第三人制度规定的缺失,学界对于第三人参加仲裁还存在着许多争议,保护仲裁第三人权利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研究。而在诉讼中,对于诉讼第三人权利的保护则较为成熟。有学者指出,保护民事诉讼第三人权益不仅是保护合法权利的需要,还是维护司法权威的需要。类比仲裁第三人,可以说保护仲裁第三人权利是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仲裁裁决有效性与公正性的现实需要,即保护第三人权利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任何一种被普遍承认的纠纷解决机制,在其实施过程中都必须具有公正性这一合理的依据和必然的价值取向,公正是任何纠纷解决机制永恒的出发点和归宿,仲裁也不例外。保护第三人权利正是在仲裁制度中实现公正这一必然价值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仲裁能够实现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
( 二) 保护仲裁第三人权利的现实需要
仲裁的自愿性和民间性决定了仲裁不同于民事诉讼。仲裁受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支配,即无论是在决定是否通过仲裁解决争议方面,还是在仲裁程序如何推进方面,都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当事人的意志。
然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也造成了仲裁的固有缺陷。仲裁本身的自治性和保密性加剧了仲裁裁决对仲裁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影响的可能性。由于仲裁庭更加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因而不必严格追求当事人双方真实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做出裁定,只要当事人认定,仲裁庭即可做出裁判。然而正是当事人之间认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可能成为损害第三人权利的原因。
当事人甚至可以恶意串通,通过仲裁侵害第三人权利。加之仲裁不公开审理原则的存在,如果不能够赋予仲裁第三人权利,与争议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甚至无法得知正在进行的仲裁程序,更无须谈及维护其合法权利,这就使得第三人在仲裁中无法进行权利主张,很容易受到仲裁的侵害。因此,为了避免仲裁的固有缺陷带来的不利影响,赋予第三人一定的权利以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就十分有必要了。
总之,赋予仲裁第三人参与仲裁程序的权利,并在仲裁程序过程中享有一定实体和程序权利以及提供必要的权利救济制度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具体体现,是维护仲裁公平正义、快速获得公正有效的仲裁裁决结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避免或减少仲裁作为纠纷解决机制具有的固有缺陷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必要的有效措施之一。
【保护仲裁第三人权利的必要性研究】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为了防止对民用航空活动的非法干扰,维护民用航空秩序,保障民用航空安全,1996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1号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加强旅客民航安全知识教育的必要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近年来,国内先后出现多起民航航班旅客擅自打开紧急出口,旅客冲击机场柜台、跑道,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旅客飞机上寻衅滋事,旅客闯入停机坪拦飞机等不文明乘机行为,在行业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上述两起旅客擅自开启紧急出口的案例并非此类事件的先例:2013 年12 月14 日一名男子乘坐四川航空客机从重庆飞往北京,在飞机落地停稳后,想早点下飞机,结果擅自打开安全逃生门,导致逃生气囊滑梯打开。
2013 年12 月16 日由南宁飞往重庆的G52652 次航班降落重庆江北机场,一名年轻男子以为逃生门打开还可以随意关上,好奇就将逃生门打开。2014 年12 月8 日由西安飞往三亚的东航MU2331 航班降落到三亚凤凰机场没多久,等待下飞机的一名男乘客拉下飞机安全门上的把手,导致飞机右侧应急逃生门滑梯被放出。2014 年12 月15 日杭州萧山机场,一名男子在厦航MF8453 航班起飞前打开了安全逃生门,自称只想透透气。民航旅客不文明乘机的行为近几年越演越烈,给民航安全正常生产带来了很严重的隐患。
飞机不等同于普通的交通工具,由于其在高空飞行,干扰飞行秩序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将极大威胁到数百人生命安全和全社会公共安全。因此,航空安全在每一个国家都是重中之重。机上紧急出口,作为飞机上重要的生命通道,而它的作用却不为广大旅客所认知,这的确是一种威胁到当今中国航空运行安全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乘客私自打开安全门,不仅严重威胁飞行安全,还将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修复滑梯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由此造成的飞机租金、人工成本以及乘客因延误造成的赔偿等,保守估计也在数十万元以上。
为什么此类事件会在近年来多次发生,全然没有杜绝之意?近年来我们国家的民航业发展速度很快,旅行人数比以前上涨了很多,有些旅客可能是以前乘坐飞机的次数不是很多,缺乏一个最基本的对飞机的安全常识和对民航法的规则基本认知,旅客的人数出现了很快的增长,与之相关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素质包括法律素养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所以两方面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反差。
广大旅客对必要航空知识的匮乏,也是造成此类事件屡次发生的原因,有的旅客不知道紧急出口开启的条件,更不知道紧急出口开启后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同时我们还有很多旅客的素质并不是很高,“只想透透气”这种不顾其他旅客生命安全,不顾国家财产安全,擅自开启翼上紧急出口的行为,的确不是一种素质高的行为。
同时对于旅客不文明乘机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过低也让各类不文明乘机越来越毫无顾忌。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航空业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机队的规模在与日剧增,而配套的法律法规却停滞不前,这是造成如今各类危机航空安全事件发生重要因素之一。不文明乘机事件之所以频频出现,除了乘客个人素质问题,还与闹事成本太低有关。尽管中国《民用航空法》和《刑法》都对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有明确表述,但真正因此受到具有震慑性处罚力度的涉事案例却很少,往往罚款了事,或航空公司与乘客间私了。这容易导致人们对不文明乘机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某种程度上还可能助长嚣张气焰。
2014 年,全国有近万件乘客在机上不守秩序的案例,不满延误,乘客强行打开飞机应急门,从打砸候机大厅到占领飞机跑道,地面敢闹空中也敢闹。在处罚执行上,国内偏向于温和,警方多采取批评教育手段,在严重影响航空秩序的情况下可采取拘留等行政手段,目前还很少有动用刑法对其量刑的例子。2015 年1 月10 日,东方航空昆明至北京MU2036 航班上的旅客因不满航班延误,擅自非法打开飞机紧急出口事件,机场公安机关对旅客违法行为最高只能处以15 日治安拘留或500 元以下罚款。
航空公司没有处罚权,一旦损坏航空设备会交给机场公安处理,只有故意损坏航空设备才涉及行政处罚。比如,有人故意打电话谎称正在飞行的飞机有炸弹,一旦接到这样的恐吓电话,为了乘客的人身安全,飞机必须立刻折返回来,落地后开舱让乘客下机,然后对飞机进行大检查,耽误旅客行程不说,还造成航空公司的经济损失,给民航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目前,针对这种破坏航空安全的行为处罚也仅仅是少量的经济赔偿和拘留,而在国外,凡是对航空安全方面的犯罪处罚都特别重。在美国试图非法打开安全应急出口的乘客常常会面临损坏飞机、干扰机组人员等指控,最高可被处以20 年监禁。而我国现行法律对非法干扰民航飞行行为处罚规定不明确,量刑过轻,非法威胁航空安全犯罪成本较低。
针对旅客缺乏安全常识和对民航法认知的严重缺失,社会媒体和民航单位应该多宣传民航文明乘机知识,各方媒介与渠道大力宣传与旅客在出行中的安全信息,航空公司和机场应该在飞机上和机场内长期配备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民航法规宣传材料。通过机场及航空公司散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来借力各方平台做好针对社会公众的民航安全普及教育。
相关民航政府主管部门、机场、航空公司,开设针对社会公众或在校中小学生的教育项目,如设施参观、设备讲解和运行流程介绍以外,针对民航运行安全的科普,加大对旅客文明出行的引导;同时社会媒体和民航单位多宣传民航法规,让每一名旅客知道不文明行为与非法干扰行为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在乘机不文明行为的记录采集、追责处罚等方面联合行动,形成工作合力,以加强对乘机不文明行为的约束;抓好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以案说案、以案执法,警示广大旅客依法依规维权。
国内的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加大惩戒力度,航班延误的服务方面,补偿的制度方面是不是应该更加科学,法制化,有一些确定的标准能够让旅客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或者期望值,尽可能减少和旅客的矛盾、摩擦,但是延误的维权不能够成为旅客扰乱航空秩序、妨碍公务安全行为的一个理由。
对于经常扰乱航空安全的旅客可以借鉴一下欧美国家的做法,比如说制定旅客黑名单,类似于银行的信用凭证,如果该名旅客在多次乘机过程中出现了不文明乘机行为,可以对这名旅客多进行普法教育和航班看护,甚至根据不文明乘机程度取消其成绩资格。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制度来去运营,可以起到震慑作用。
飞机之所以能成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和每一个环节的精心保障是分不开的,和飞机上每一个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这里不仅需要民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每名旅客的支持和配合。我们需要和谐的社会,民航更需要和谐的乘机环境。民航一直在倡导文明乘机,这不仅是道德教育和面子工程,也是保障安全飞行的基础。旅客文明迈出一小步,航空安全将前进一大步。只有乘机的素质能跟上飞行的速度,那么我们的文明才会得以高高地翱翔。
相关文章: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的保护和救济手段,当农民在自然灾害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时,农业保险不仅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救济,同时也是一种应对突发性风险的风险转移机制,在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方面起到重大作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农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在目前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如何规避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提高农民的整体收益,成为了农业生产保障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现实需要,农业保险应运而生。所谓农业保险,就是农民按照农业生产的预计产值,投保一定数额的保险,一旦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以及其他意外因素,由保险公司对损失金额进行理赔,最大程度的保证农民的生产效益。
考虑到农业生产中所必然存在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民要想提高农业生产收益,有效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风险,选择农业保险将是重要的策略和出路。从当前农业保险的设定来看,其主要作用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最大程度的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带来的损失,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农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应结合农业保险实际,认真分析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对农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目前来看,农业保险的推出,对农业生产和农业风险规避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保险对农民的生产活动的影响。
农业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它有可能使农民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农业保险可以使投保农户在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后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所以,农业保险的推出,将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观念,使农民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农业生产中的风险,为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农业生产,保证农业生产取得积极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农业保险对农民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产投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农业保险有助于稳定农业再生产,对农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农业生产环节较多,其存在的风险也比较大,农业保险的推出,对规避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农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重点做好农业保险的推广工作。所以,农业保险对稳定农业再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性。
从当前农业保险的存在来看,其不但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之外,还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保险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波动是引发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积极开展和推动农业保险全面铺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值的提高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对农业保险的存在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影响。
2、农业保险有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
农民的生活资料来源于其劳动所得,农民的生产因灾害事故而萎缩或中断会使其家庭生活发生困难。
农业保险的出现,给了农民以强有力的支撑,使农民在遇到生产风险的时候,能够得到一定比例的赔偿,对降低农业生产灾害损失,弥补农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
3、农业保险有助于扩大积累规模
农业保险基金作为社会后备基金(用于对各种经济损失的补偿)的一种,退出了生产过程,需要在保险保障期间逐渐地用于各种经济损失的补偿。
农业保险的存在,为社会后备基金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了社会后备基金能够以新的方式出现,对扩大社会后备基金积累规模,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影响。
鉴于农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农业保险要想得到全面推广并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快农业保险经营体制的改革
由于农业保险推出时间较短,在经营管理体制上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为了保证农业保险能够在实行中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立足农业保险实际,加快经营体制方面的改革,使农业保险能够在推行中取得实效。
2、加快农业保险的相关立法
从农业保险的优势可知,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和风险预防具有重要作用,要想保证农业保险得到有效实施,就要加快农业保险的相关立法,使农业保险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3、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开放农业保险市场
为了保证农业保险得到全面推广和实行,我们应立足农业保险发展实际,强化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并逐步开放农业保险市场,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保证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能够得到全面开展并取得实效。
4、加大国家政策支持与财政扶持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要想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全面实行,就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入手,不断加大国家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保证农业保险能够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得到全面实施,为农业保险提供政策保障。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保险的存在对农民和农业生产而言都有重要意义。农业保险的出现,不但有效规避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了农业生产得到有序开展,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探讨】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物业管理企业如何留住人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针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特性,企业应从招聘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文化留人四个方面实施人才策略,为企业留住人才,谋求发展。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物业管理企业人才开发的必要性与策略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正新形势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物业管理急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物业管理人才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不容乐观,因此在分析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培训、职业发展和校企合作三个方面探讨了人才开发的策略。一、物业管理企业人才开发的必要性与人才类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
【关键词】: 物业管理企业 物业管理行业 校企合作 企业人才开发 中层管理人员 职业发展 专业知识 人力资源供给 物业服务 从业人员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物业管理不但成为现代城市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保民生、促就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物业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物业管理行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不断加大。我国物业管理起步较晚,在行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物业人才供给与开发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如整个行业人才流失率较高,企业人才供给相对严重不足,物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等。因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物业人才开发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以‘州’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例,物业管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包括以下儿类:
1.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包括物业管理企业的正、副总经理等,他们是决定物业管理企业发展方向、速度和质量的主导力量,也是建立新的管理体系的决定性因素。他们不仅要有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还要具备实际管理经验。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能力,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的能力,经营决策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等。
2.中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包括综合管理人员、职能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种。综合管理人员指物业管理企业的物业总监、项目经理、物业经理等综合管理或监督物业项目的管理人员。职能管理人员指企划、市场、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物业管理企业的正、副总工程师,电气、机械、暖通、电梯、给排水工程师,安保、清洁、绿化、客服经理等。中层管理人员应具有管理学、法律、经济财会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和部门规章制度的能力,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尤其是物业服务的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应具有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的能力,制定业务操作标准和质量检查标准的能力,推动业务落实到位的能力等。
3.基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包括工程、安保、清洁、绿化、客服主管和管理员等,是单一管理物业项目的工程、安保、清洁、绿化、客服的管理人员,是基层操作人员的直属上级。他们是落实业务的最重要的环节,其素质决定着物业服务项目成功与否。基层管理人员应具备将服务标准贯彻落实到基层员工的能力;指导、培训基层员工掌握业务技能的能力;基层员工团队凝聚力形成的能力;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能力等。
4.基层一线人员。基层一线人员是指电工、保安、保洁员、绿化工、客服人员等在一线提供物业服务的员工。他们是直接为业主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某方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基层一线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对服务理念的领会和运用的能力;理解、掌握和执行业务标准的能力;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的能力等。
1.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尤其是一线员工。物业公司目前流失人员有三种:一线人员,主要是保安和电工;中层管理人员和学历较高的员工。一线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薪酬待遇,存在哪里待遇高就去哪里工作的现象。以‘州’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例,每个月保安的人员流失率都高达30%以上。中层管理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薪酬待遇和企业自身环境等原因,想通过跳槽迈向更好的职业发展阶梯。学历高的人一般很少留在物业行业,主要与物业行业性质和社会地位有关。人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已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对物业管理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了业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等。
2.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论文格式目前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经验等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状况,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以国家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1,‘州1,’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例,2010年该公司员工的学历构成情况为中专以上学历的员工不到60%,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不到25%,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硕士以上的人才各只有4人,寥寥无儿。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仅影响到物业管理的质量水平,而且事关整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对于物业管理这样的服务性行业来说,好的从业人员就是企业的旗帜。未来的物业管理市场竞争中,高质量服务的品牌是企业竞争实力的象征,而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是企业高质量服务品牌的保证。
3.企业内部人才供给不足,人才开发机制不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使企业能够确定未来各类人才的供需状况,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制订招聘、录用以及培训和开发等环节的具体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具有很大的价值,但笔者实习的1,‘州1,’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忽视了这一环节,因而没有形成系统的、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采用实用主义,缺什么人才就马上补什么人才,也造成招聘工作经常要完成紧缺性职位的任务。另外,大多物业管理企业都忽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许多培训工作只流于形式。员工的培训工作通常是与人力资源部门分离的,一般都由各物业项目对新入职员工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常着眼于当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没有从开发人的能力角度制定培养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有潜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规划。
4.社会人才供应渠道狭窄,导致人才供求失衡。目前国内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其他企事业等部门单位转制而来的管理人员和工程人员,例如从事保安工作的退伍军人,以及城市的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例如经过简单培训后从事保洁、绿化的一线人员。这些物业从业人员虽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缺乏物业行业服务意识、创新意识,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不少物业管理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大中专院校,还有一些高校也先后设立了物业管理专业。但由于行业发展过快,相对于全国2_50多万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1.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完善培训体系。物业管理行业企业应该强调一种培训观念:培训不光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岗位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物业管理观念的更新,服务态度的改变。企业人力资源部应统筹各部门和各项目的培训工作,结合招聘计划,分门别类地为各岗位员工提供培训。第一,对于正、副总经理和各部门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应该与本地大学和培训结构合作,为其提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从而提高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第二,应该为正、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技术职称报考和学历教育提升机会,实行工作轮换制度,从而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第三,应该为品质经理、项目经理、各专业主管等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提供项目管理和团队管理培训,从而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第四,对于中层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应该由其直属上级提供各项目运作程序和业务模块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2.加强人才培养,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由于社会上普遍认为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主要从事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保安、清洁、绿化和维修工作,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且物业管理行业创利能力相对低下,因此这个行业暂时难以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也就难以吸引行业外部的高素质人才。另外,物业管理行业内部目前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处于不平衡状态,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各企业都相对短缺;而且行业内优秀人才主要都集中在数量较少的儿家骨干企业中,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养,拓展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才能为物业管理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提高人才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一是与设有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紧密合作,培养储备的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挑选优秀的物业管理人才作为学生的兼职教师和校外导师,选择适合的物业项目作为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的基地,共同培养掌握物业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解决物业管理工作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二是1,‘泛地与1,’东大中专院校加强校企合作,使行业外部的高校毕业生向物业管理行业倾斜。例如,1}‘州1}’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亚运项目为1}‘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的学生和1}’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成为了校企合作的典范。总之,校企合作不仅能解决物业管理行业人才短缺问题,而且又为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对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证实了选择在介入术前、介入术中和介入术后三阶段,采用正确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了患者对介入性诊疗意义的认识,缓解了患者对介入诊疗的恐惧心理,能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下配合完成介入诊疗手术。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要与大家分享:健康教育对于心脏介入导管室护士的必要性探讨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摘要:目的 针对健康教育在心脏介入导管室护理中的运用,探讨加强健康教育对心脏介入患者康复的重要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该院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28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进行三阶段健康教育。
心脏介入是用于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型心血管疾病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穿刺体表的血管,用数字减影连续投照,把一种特定的心脏导管送入心脏,来进行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的诊治方法[1]。心脏介入导管对护士的要求很高。需要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宣传和细致的护理,才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往往是实施健康教育的角色,而对于心脏介入导管室的护士来说,此项工作尤为重要。对于患者来说,导管室是一个陌生环境,心脏介入导管手术是一个未知的手术,而且又没有家属的陪伴,心里不免有很多的担心和彷徨,所以患者不仅希望对自己的介入诊疗过程有所了解,而且也希望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的照顾以及较好的心理安慰,因此,健康教育对于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对此,该研究选取该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该院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28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28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143人,其中有高血压病史135例,糖尿病史84例,有吸烟史的21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56例,高中以下130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70.35岁,男性患者有78名,女性患者65名,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03岁,其中男性患者77名,女性患者66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术中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和教育,只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基本的指导,将手术过程中的体位、手术的基本过程等常识性手术健康知识对患者进行告知。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上健康教育阶段。健康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术前进行访视,二是在术中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三是在术后进行回访:
第一阶段:在进行介入诊疗手术之前,整理通俗易懂的介入资料,可采用图片宣传册、知识问答题、患者须知提示牌等形式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手术前由护士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包含以往病史、过敏史、以往治疗史、该发病情况、患者心理需求、患者医疗费承受能力等,然后携带相关资料到病室,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病情的解说,让患者和家属消除心理上的顾忌,了解介入诊疗的目的和意义,对整个手术过程作一个初步的解说,指导患者术前的一些注意事项,嘱咐患者术前保证充足的休息,用最好的状态进入手术室,以期达到最好的手术配合效果[3]。
第二阶段:在介入手术中,从患者进入导管室开始,护士应该提前到达,把患者的相关信息与病房护士核对好,并嘱咐患者家属在导管室门口等候。当患者到达导管室门口,陪同患者进入导管室,并告诫患者不要害怕,自己会陪同患者进行手术,并告诉患者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不适要随时告诉导管护士,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手术[4]。开始操作时,护士要陪伴在旁,告诉患者配合医生操作,不要害怕。如果患者因介入材料感到恐慌时,护士可让患者放松心情,保持镇定,自己可做一些抚摸,让患者感觉到关心,缓解紧张情绪。
第三阶段: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进行询问调查,做好记录,协助患者处理好伤口,注重保护好患者隐私,与医生一起护送患者回到病房。然后详细的给家属讲解手术情况,告诫家属一定要关爱患者,注意多饮水,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尽早下床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并告诉患者有任何不适及时通知导管室护士[5]。
做完这几步,导管室护士要继续护理工作,定期到病室进行回访,探视患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是否合格,听取患者的诉求,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程度、肢体活动情况等等,调查患者对导管室护士在整个诊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对以后的诊疗工作有所借鉴,加强完善本院的健康教育[6]。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所产生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经过健康教育的患者的观察组,焦虑抑郁状态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减低,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并且在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有着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睡眠质量、以及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因为受到了比较细致的健康教育,所以术中恐惧心理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配合度明显优于比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详细结果见表1和表2。
结合该研究结果可以得知,经过护理,观察组的143名患者的焦虑状态(59.95±4.99)较护理前(68.41±4.99)有明显的好转,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从原来的(10.28±2.92)下降到(7.09±0.61),并且在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也表示非常的满意。赵芳,张玉细等人的研究中[8],通过家庭健康教育来干预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遵医行为、遵医服药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研究对象经过6个月的家庭健康教育干预,94.8%的患者消极心理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遵医服药以及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52.33%上升至干预后97.92%,遵医率明显得到提升。且患者规律清淡饮食规律休息由干预前50.77%上升到干预后的96.89%,由此可见在心脏介入护理中的运用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健康教育对于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来消除患者导管室这一陌生环境的恐惧,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促进疾病康复。手术当天,导管室护士应该在介人导管室的门口接诊,做好患者基本资料的核对工作,和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嘱咐患者陪同家属等候在导管室门口,并与护士随时保持联系。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说明自己导管室的护士,患者在导管室的护理工作全部由自己负责,可以将手术中出现的不适以及需求随时传达给护士。护士要对患者的睡眠、饮食等情况进行询问和了解,对术中的体位配合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嘱咐患者不要随意变换,否则可能导致意外。
在介入操作过程中,由于介入材料对血管产生刺激,很多意识清醒的患者会感到害怕,在恐慌状态下,患者出现血管痉挛、呼吸加速、血压上升等现象,此时,需要护士通过轻握患者的手、抚摸患者额头、指导患者深呼吸等方式来安抚患者,使其放松心情,从而缓解由于紧张害怕造成的不良现象。介入术后完成后,护士应该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穿刺口进行妥善处理,做好保护患者隐私、保暖、护送等工作,对患者及陪同家属讲解术后体位、饮食、活动等要求,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并说明导管室护士在术后三天内将有一次访视。导管室护访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心电图、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结果进行详细了解,仔细询问和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的愈合、肢体运动、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收集患者对导管室护士的护理工作建议,并仔细记录,用于客观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和加强健康教育护理质量[9]。
护理观念和护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不再局限为对患者疾病的护理,而发展为对患者身心的全面护理。通过有效的健康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健康教育在心脏介入性诊疗中的运用,对患者的手术和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提高。并且健康教育的护理需要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护理的水平。术后的护理工作是治疗的重要任务,除了对病人进行身体物理上的护理,还应该重视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应该病人营造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放松的进行治疗,这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极大帮助。
心理方面应该常常鼓励安慰患者,每天检测和询问病人血率血压值,同时做好记录并进行分析,指导患者多喝水,喝水少量多次,按时吃饭,补充营养,要注意充足的休息,有必要应指导患者进行普通锻炼。护理人员要在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如有出血、血肿等情况出现应及时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嘱咐病人听从护理人员的指导,不可以擅自做主。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既能提高患者对心脏介入性治疗意义、方法及过程的认识,有效的缓解患者对于介入性治疗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还能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状态是最佳状态。同事还能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较高的信任度,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护理工作进行的更加融洽、全面。
作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与护理改革的新内容,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是重点内容,能够合理建立病人健康行为,关于心脏介入导管室护士健康教育体系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完善结合实际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从而使得介入治疗与健康教育中的医护患三者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从而使心脏介入治疗与护理的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导管室护士采用三阶段健康教育方法对心脏介入性诊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使患者对心脏介入性诊疗的目的、方式、意义有全面的认识,从而使患者的恐惧心理得到缓解,避免产生不良情况,使患者在最佳的状态下完成诊疗手术,而且又能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度和信心得到增加,配合度更高。可见,健康教育对于进行心脏介入性诊疗的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关文章: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旅游目的地信息已成为人们出游前主动搜寻的内容。旅游目的地管理部门试图通过开发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系统(简称TDMIS)满足人们对目的地旅游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并通过系统的旅游信息供给和市场市场营销影响旅游者的出游决策。旅游者试图通过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查询信息、预制行程和预定旅游产品。因此,对旅游者信息需求、出游决策与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系统的关系研究,以及基于旅游者信息需求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系统构建研究是一个极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构建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必要性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构建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必要性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在智慧旅游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当今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本文基于游客散客化的市场趋势,从市场需求和目的地需求两大层面分析了构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必要性。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快速传遍全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很多景区、旅行社等为了营销自己的产品,基本都自己创建一定的旅游网络系统,甚至各地区的旅游政府部门都开始上网,制造有力的目的地营销策略,这表示着旅游业的营销即将变化成一个依靠网络为中介的网络营销新时代。国家旅游局在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智慧旅游建设规划,缔造着智慧旅游营销的全新愿景。为了更多地吸引游客,越来越多的地区意识到了旅游营销不只是旅游企业的任务,而是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共同的任务,只有通过让所有利益相关的旅游群体建立一个联盟,对整个目的地进行有效的目的地营销,才能事半功倍。
当前大多数旅游消费者在决定前往某一旅游目的地之前,都会通过网络查询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产品信息和服务信息,甚至有一部分消费者直接在网上购买产品。这逐渐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必将成为未来旅游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1.1提供全面且有用的信息
不同于传统的旅游信息网站,基于智慧旅游的DMS(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针对日益个性化的旅游消费者,将提供更加全面实时的旅游信息。这得益于参与智慧旅游的DMS传递和发布信息的主体增多,包括各类旅游企业、政府和游客等,并且信息来源渠道被相对拓宽。如,旅游产品不仅是旅行社设计的传统线路产品,还有政府发布的产品和游客自己发布的产品等,从而形成了包括B2B和B2C多种形式的旅游电子商务,从而使旅游业的交易运作机制变得相对更为灵活。
1.2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行程定制工具
旅游业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主要包括游、娱、购、吃、住、行这六个要素,游客在进行策划组织旅游活动的时候,需要对以上的所有信息进行搜寻、选择和比较,其所花费的成本比较高;再者旅游市场对旅游信息的选择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这无形中就增添了信息组合和供给的需求。目前,智慧旅游的DMS为旅游者提供了各类信息的查找平台,并且一站式服务使得旅游决策比一般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更为迅捷。智慧旅游的DMS囊括了目的地所涉及到的旅游产业的所有信息,自助的游客可以自行选择旅游产品组合成自己满意的个性化路线。此外,智慧旅游的DMS还会提供已经组合好的经典的旅游产品,可以给旅游者预定参考。
1.3最大价值体现在产品整合方面
旅游目的地的产品由于涉及的行业众多,因而非常分散和复杂,作为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整合者,智慧旅游的DMS的责任就是尽可能地把分散的产品最大程度的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为消费者节省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实现最大程度的产品整合的职能。
1.4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
对一个旅游目的地而言,从传播到营销,是一个品牌工程,而DMS作为传播和营销的承载体,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经济利益。参考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其都有一个共性,即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DMS平台和管理平台作为支撑。比如,奥兰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家庭旅游胜地,有120多万间星级饭店床位,高尔夫球场150多家,餐馆4000多家,大小主题公园75家,旅游收入超过300亿美元,每年的游客超过5000万。而其DMS的最大作用,就是把这些分散的旅游产品整合起来,放在一个DMS的平台上面,为游客提供服务。
1.5竞争优势的提高
旅游目的地若缺乏专业的旅游营销系统,将造成与潜在消费者沟通的屏障,潜在消费者无法快速有效的得到相关旅游产品的全面真实信息,从而导致旅游者的流失,旅游目的地形象损失,最终造成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下降。旅游活动不是一种生产活动,它是一项以信息获取为起点直到旅行结束的旅游者享受服务的全过程和经历,所以从DMS的信息获取开始,旅游者就开始了对旅游目的地服务的整体研判,从而可见,DMS是构架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之间的重要桥梁,DMS的构建对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起着重大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来“金旅工程”下的DMS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旅游网站参与企业少,网站内容简单,网站营销点击率低,更新速度慢和旅游营销滞后等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DMS的发展。由此导致旅游行业产生了智慧化的需求,而智慧旅游的DMS的目的是为游客提供更加有效、更加智能的信息服务,解决旅游目的地内容更新慢、内容简单、游客交流互动难等一系列问题,让游客享受旅行全程中完整的信息服务。从而智慧旅游的DMS赢得了市场需求,带来了智慧化旅游的全新时代。
2.1旅游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更新
不同的游客对于目的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掌握程度上不尽相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信息没有及时有效的更新,游客信息与真实信息往往存在一个滞后的问题,导致游客在出游前、出游中、出游后享受不完全的旅游信息,由此导致游客出游满意度下降,从而损害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智慧旅游的DMS通过旅游信息平台,解决了旅游信息静态的一种局面,游客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获取准确完整的相关旅游目的地的各类信息,有利于游客出游的选择。
2.2智慧旅游的DMS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智慧旅游的DMS增强了旅游活动主体间信息的自主性及积极性,减少了旅游行业众多造成的信息海量化、重复化或碎片化的问题,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智慧旅游的DMS通过建立信息平台来减少信息在流动中的损失,有利于提高旅游主体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智慧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是构架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各类旅游机构或者企业用于宣传和吸引消费者的有力手段,它在提升目的地形象、满足旅游者信息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便捷旅游产品的整合交易、增强旅游目的地综合竞争力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成为旅游业最为核心的系统。
相关文章: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部分,从2004年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高中教育阶段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而与高中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也日益受到重视,高中与大学之间的教材衔接是教育衔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在高中教学中引入高校知识的必要性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相互影响,高中教学中引入高校教材必要性,有机化合物的变化规律,醇类物质的性质
关键词:有机化合物;高中教学;醇类性质
随着这些年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挑战,由于在新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大学化学里面的内容,如熵、焓、吉布斯自由能等理论,在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出现了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杂化轨道理论,MO理论等,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对此,我在充分鼓励学生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哪些知识点应该给学生补充,以下是我对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想与各位同仁前辈们共同探讨,不当之处请多多斧正。
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有机化学中的每一个同系列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证明。“每增加一个CH2便形成一个和以前的物体在质上不同的物体”。随着CH2的增加,碳原子彼此间形成长链,碳链的形成、增长和分支过程,造成了有机化合物无限复杂和发展的条件。
物质的组成是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的。很明显,质不同,当然不是同一化合物,质相同而量不同也不是同一化合物。烷烃的同系物,虽然都是由碳和氢构成,但由于碳和氢的个数不一样,所以是不同的化合物,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证明。组成相同的有机物也不一定是性质相同的化合物,因为还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的存在是由于量变引起质变的具体体现,相同碳原子数的烯烃和环烷烃、醇和醚、醛和酮等等,它们的组成相同,究其组成来说是统一的,从构造来说,则是矛盾的。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连接的方式和次序不同导致物质的结合能不同,致使其性质上的迥然不同。
自然科学领域的内容贯穿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在讲授如乙烷、乙烯、乙炔分子时,应适当引入键的极性的知识。这是因为碳与氢成键时,碳采取的杂化轨道不同,杂化轨道中所含的s电子云成分从四分之一增加到二分之一(量变),致使碳氢键的σ电子云更靠近碳原子核而远离氢原子核,造成了性质的变化。同样甲醇、乙醇、丙三醇、葡萄糖等物质虽然含有羟基,但结构不一样,因此它们的性质也不一样。这些事实都可以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之间(或基团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的,并且表现的十分明显。在讲述芳香族化合物时,应当适当给学生拓展一些知识。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有学生这样提问:为什么酚羟基上的氢原子比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更活泼?这是因为羟基所连接的基团不同,所以互相影响的结果也不相同。在苯酚中,和苯环相连的羟基氧原子上未共享电子对的p轨道能与苯环上的大Π键的Π电子轨道重叠而形成p-Π共轭体系,产生离域现象使得氧原子上参加共轭的p电子云密度降低,从而增加了羟基上氢氧键的极性,氢成为质子的趋势增加而显弱酸性。一元醇虽然也有羟基,由于烷基对羟基的影响较弱,恰恰相反,随着烷基的增多,醇的相对酸性反而减弱。
当苯酚的苯环上有硝基时,由于硝基是一个吸电子基,通过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使苯环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尤其是邻位和对位电子云密度降低得更多,导致氢氧原子之间成键的电子更偏向于氧,更有利于氢原子电离成质子,故酸性增强。
苯环能影响羟基,羟基同样也可以对苯环产生影响,如:苯一般不跟溴水反应,只有当铁或三溴化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才能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而苯酚却不同,能很活泼地跟溴水发生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反应过程既不需要液溴,也不需要铁催化。不仅如此,而且使用过量的溴水还会生成三溴苯酚的沉淀。
无疑,这是苯酚分子中的苯环上氢原子比苯分子中氢原子具有较大活泼性的缘故,而这种较大的活泼型是受羟基影响所导致的。
在讲述这部分知识时,难度不以拓展过大,如果过多的引入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的话,本堂课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
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由于有机物结构的不同,导致各物质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是组成和结构相同的有机物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支配下,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众所周知,许多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能发生脱水及酯化反应。醇之所以可以发生这些反应,是其分子中含有羟基的缘故,碳原子数相同的醚类物质,是没有醇脱水及酯化反应的性质的。显然,醚中没有羟基的存在,是不可能发生脱水及酯化反应的。
那么,反应的具体产物是什么呢?这取决于温度等外部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下面以乙醇为例,谈谈反应历程。
第一步,质子化醇的形成:
CH3CH2-O-H+H2SO4→CH3CH2-O+-H2+HSO-4
第二步,在<100°C时,硫酸氢根离子的亲核取代反应过程:
CH3CH2-O+-H2+HSO-4→CH3CH2-OSO3H+H2O
在140°C左右,另一分子醇的带部分负电荷的氧进行亲核取代,最后脱去质子得到醚:
CH3CH2-O+-H2+CH3CH2-O-H→CH3CH2-O+H-CH2CH3+H2O
CH3CH2-O+H-CH2CH3+HSO-4→CH3CH2-O-CH2CH3+H2SO4
在>160°C时,质子化的醇易脱去水形成碳正离子,最后从β-碳原子上很快地消除氢离子而形成烯烃:
CH3CH2-O+-H2→CH3CH+2→CH2=CH2+H+
醇的分子内及分子间的反应,不仅是同时进行,而且也是相互竞争的,其结果则要看分子的构造和反应条件。一般低温有利于醚的生成,高温有利于烯的生成。尽管温度对产物有很大影响,但醇的结构对产物的影响更大―叔醇不会生成醚,它总是生成烯。这是由于叔醇中C―O键很容易很容易断裂的缘故。醇的C―H键活性是叔醇>仲醇>伯醇,所以脱水反应的速率是叔醇>仲醇>伯醇。
现行人教版化学教科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只是以乙醇为例说明了醇的消去和脱水反应,并没有拓展到其他的醇,使得有些学生误认为醇在170℃就会生成烯,140℃就会生成醚,如果在教学中引入上述知识,学生应该非常清楚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强调有时只要把某一反应的条件稍加改变,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产物。所以在我们进行有机方程式的书写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反应特定的条件。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如果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但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类似于甾族化合物教师可以不去添加,否则会人为地增加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使化学课堂充满乐趣,如学习完芳香族化合物后,可以提出疑问,芳香族化合物一定是香的吗?然后教师画出粪臭素的结构,学生会心一笑,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总之,有机化学的教学充满了乐趣,也充满了挑战,在我们的教学中,在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我们的教学生涯不断地充实下去,快乐下去。
相关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基层一线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摇篮,必须把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放在重要地位,这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院校对高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重要价值,由此作了分析并提出实施策略。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强化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强化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举措,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的深化发展,促进学生成功成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道德教育 必要性 实施策略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技术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修养和职业道德。高职院校如何抓住机遇,深化发展,是学校考虑的核心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且要不断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新方法、新思路,以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发展。
强化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性特征,其专业性与人才培养目标都需要与社会工作岗位进行有效对接。高职生毕业后能否有效就业,不仅要看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看其是否具有责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职业道德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应该贯穿整个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的育人价值。
另外,强化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客观需要。现在,高职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高职生的职业道德不高,确实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强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使高职生不仅能够掌握精湛的技术,而且具备了成为一名真正职业人应具有的基本素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责任意识
在强化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定位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都需要员工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员工有了责任意识,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和约束自我不正当行为的力量。
责任意识是提高工作成效的重要保证,是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内容。因此,在对高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认识到对于符合自身职业道德要求的情感是正确的情感,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情感、欲念或者冲动是不正确的情感,是需要克制的,并教育学生自觉履行自己的职业义务,自觉抵制不良情感,克制不良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2.加强高职生行业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从事的行业也不相同,不同的行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是不同的。在传统的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教育的内容是统一的,与学生的职业需要联系不紧密,涉及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也不多,导致学生无法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需要怎样的职业道德。
要强化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要针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行业需要,加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如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教师就要联系其行业需要,加强意志力教育、公平教育、拼搏教育、团队教育等;对于财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加强保密教育和高尚情操的教育等。
3.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强化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在实践中进行,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领会职业道德,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才能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发展。在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如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行业中的劳动模范,介绍该行业中所需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内实践或校外实习中感受和体会该行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
强化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